「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文化艺术学院」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文化艺术学院在哪个校区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文化艺术学院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文化艺术学院在哪个校区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哪些专业在本校区在本校区的专业如下:大气科学、应用气象学、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地理信息科学、遥感科学与技术、测绘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信息对抗技术、软件工程、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应用物理学、材料物理、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机械电子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器人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英语、翻译。扩展资料教学建设:据2018年8月成信大官网信息显示,成信大有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国家级卓越计划专业8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8个等。师资队伍:据2018年8月成信大官网信息显示,成信大有专任教师1200余人,其中博士420余人,高级职称550余人,有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目前有航空港、龙泉两个办学校区,两个校区都是学校整体中的一部分,都由学校实施统一管理,只是分布了不同专业。其中,大气科学学院、资源环境学院、电子工程学院、通信工程学院、控制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学院、信息安全工程学院、光电技术学院、应用数学学院、外国语学院各专业在航空港校区;商学院、管理学院、物流学院、统计学院、文化艺术学院各专业在龙泉校区。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测绘专业在哪个校区?

在本校区的专业如下:大气科学、应用气象学、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地理信息科学、遥感科学与技术、测绘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信息对抗技术、软件工程、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应用物理学、材料物理、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机械电子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器人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英语、翻译。扩展资料教学建设:据2018年8月成信大官网信息显示,成信大有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国家级卓越计划专业8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8个等。师资队伍:据2018年8月成信大官网信息显示,成信大有专任教师1200余人,其中博士420余人,高级职称550余人,有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目前有航空港、龙泉两个办学校区,两个校区都是学校整体中的一部分,都由学校实施统一管理,只是分布了不同专业。其中,大气科学学院、资源环境学院、电子工程学院、通信工程学院、控制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学院、信息安全工程学院、光电技术学院、应用数学学院、外国语学院各专业在航空港校区;商学院、管理学院、物流学院、统计学院、文化艺术学院各专业在龙泉校区。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测绘专业在哪个校区?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目前有航空港、龙泉两个办学校区,两个校区都是学校整体中的一部分,都由学校实施统一管理,只是分布了不同专业。其中,大气科学学院、资源环境学院、电子工程学院、通信工程学院、控制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学院、信息安全工程学院、光电技术学院、应用数学学院、外国语学院各专业在航空港校区;商学院、管理学院、物流学院、统计学院、文化艺术学院各专业在龙泉校区。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测绘专业在哪个校区?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怎么样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的学院和专业如下表: 序号 所属院系 专业名称 1 大气科学学院 大气科学、应用气象学 2 资源环境学院 环境工程、环境科学、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3 信息安全工程学院 网络工程、信息安全 4 软件工程学院 软件工程 5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信息对抗技术 6 光电技术学院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材料物理、应用物理学 7 数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8 外国语学院 英语 9 统计学院 统计学、经济统计学 10 管理学院 人力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行政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劳动与社会保障 11 商学院 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信息与计算科学、金融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 12 文化艺术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社会工作 13 控制工程学院 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机械电子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14 电子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 15 通信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16 物流学院 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电子商务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的学院和专业如下表: 序号 所属院系 专业名称 1 大气科学学院 大气科学、应用气象学 2 资源环境学院 环境工程、环境科学、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3 信息安全工程学院 网络工程、信息安全 4 软件工程学院 软件工程 5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信息对抗技术 6 光电技术学院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材料物理、应用物理学 7 数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8 外国语学院 英语 9 统计学院 统计学、经济统计学 10 管理学院 人力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行政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劳动与社会保障 11 商学院 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信息与计算科学、金融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 12 文化艺术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社会工作 13 控制工程学院 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机械电子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14 电子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 15 通信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16 物流学院 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电子商务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有哪些系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目前下设22个教学院系: 大气科学学院光电技术学院应用数学学院资源环境学院文化艺术学院管理学院电子工程学院政治学院外国语学院通信工程学院商学院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控制工程学院统计学院体育部计算机学院电子实验中心继续教育学院(培训中心)软件工程学院物流学院计算中心 信息安全工程学院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目前下设22个教学院系: 大气科学学院光电技术学院应用数学学院资源环境学院文化艺术学院管理学院电子工程学院政治学院外国语学院通信工程学院商学院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控制工程学院统计学院体育部计算机学院电子实验中心继续教育学院(培训中心)软件工程学院物流学院计算中心 信息安全工程学院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都有些什么专业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的学院和专业如下表: 序号 所属院系 专业名称 1 大气科学学院 大气科学、应用气象学 2 资源环境学院 环境工程、环境科学、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3 信息安全工程学院 网络工程、信息安全 4 软件工程学院 软件工程 5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信息对抗技术 6 光电技术学院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材料物理、应用物理学 7 数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8 外国语学院 英语 9 统计学院 统计学、经济统计学 10 管理学院 人力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行政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劳动与社会保障 11 商学院 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信息与计算科学、金融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 12 文化艺术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社会工作 13 控制工程学院 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机械电子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14 电子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 15 通信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16 物流学院 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电子商务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的学院和专业如下表: 序号 所属院系 专业名称 1 大气科学学院 大气科学、应用气象学 2 资源环境学院 环境工程、环境科学、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3 信息安全工程学院 网络工程、信息安全 4 软件工程学院 软件工程 5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信息对抗技术 6 光电技术学院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材料物理、应用物理学 7 数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8 外国语学院 英语 9 统计学院 统计学、经济统计学 10 管理学院 人力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行政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劳动与社会保障 11 商学院 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信息与计算科学、金融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 12 文化艺术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社会工作 13 控制工程学院 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机械电子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14 电子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 15 通信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16 物流学院 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电子商务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怎么样?你好,我是成都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工程学院2010级的,首先,就学校来说,在全国二本里面,我们还是排的上名的,在川内所有高校里面,我们也能排的上名次,我们学校理工科普遍比经管类稍好点,最好的是大气学院的专业。其次,如果是电子信息工程和软件工程,从历史、成绩、师资等方面,电子高于软件,这个我很客观,毕竟电子是学校三大王牌学院之一,你所说的电子信息工程属于电子工程学院,电子一般都在一本线上招人,而软件除了个别省份,一般都在二本线上招人,不过我想告诉你一点,无论你大学选什么专业,无论你是考虑到兴趣还是就业,你一定要保证你能学的进去这个专业的东西,否则,你的大学可能过的比较不舒服,你可以对比一下自己分数与一本线的差距,然后再比照往年电子招生的分数线与当年一本线的差距,大概就能衡量出自己能不能进电子了,如果还有其他问题,可以追问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源于195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空军司令部在成都建立的气象干部训练大队,1954年改制为中央气象局成都气象干部学校,1956年改建为全日制中等专业学校,更名为中央气象局成都气象学校。1980年9月,学校成为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院校;2000年,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01年2月27日,原直属国家统计局的国家级重点中专——四川统计学校整体并入学校;2003年,学校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5年4月28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是四川省和中国气象局共建、四川省重点发展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是以信息学科和大气学科为重点,以学科交叉为特色,工学、理学、管理学为主要学科门类,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融合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四川信息产业、中国气象事业、国家统计事业、国防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学校创建于1951年,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空军气象干部训练大队,1956年改制为成都气象学校,1978年升格为成都气象学院;2000年由直属中国气象局划转为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01年整体合并原隶属于国家统计局的四川统计学校;200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成为第一所为第二炮兵部队培养国防生的一般普通本科院校;2007年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2010年成为四川省人民政府与中国气象局签约共建高校、国家首批61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院校;2011年成为全国CDIO工程教育模式试点工作组副组长单位和国际CDIO组织正式成员;2013年入选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2015年4月,学校正式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校现有航空港、龙泉、天府三个校区,占地面积2000余亩,固定资产12.6亿元,各类藏书253万余册;学校现有大气科学学院、资源环境学院、电子工程学院、通信工程学院、控制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学院、信息安全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应用数学学院、光电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政治学院、文化艺术学院、统计学院、商学院、物流学院等17个学院,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近20000人,研究生1600余人。学校现有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独立设置的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共覆盖3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已毕业8届硕士研究生。现有53个本科专业,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12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8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学校是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参与学校,有8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参与专业和9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参与专业。学校现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8个(含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哲社重点研究基地1个、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7个。学校现有专任教师约120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约900人,其中博士近300人;高级职称50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68人,有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等50余名。学校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教学团队、6名省级教学名师,聘有100余名院士、专家为学校兼职教授。学校大力实施以人为本、融合开放、服务行业、服务地方的发展战略,科技创新和产学研合作能力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近5年,学校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子项目、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09项,年均科研经费达6529.67万元。学校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5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近5年,教师在核心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469篇,其中,855篇次论文被SCI等重要检索系统收录,百余篇论文在《Journalof Climate》(《气候杂志》)、《OpticsExpress》(《光学快报》)等国内外高影响因子期刊上发表;2010年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二级保密资格。学校借鉴麻省理工学院等美欧大学倡导并实施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和模式,在全校深入推进以专业建设为主线的教育教学一体化改革,成为全国CDIO工程教育模式试点工作组副组长单位和电气组召集单位、四川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院校。学校现有4个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6门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在近两届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0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0项;近五年来,学生在全国重大科技竞赛中获得全国性奖励168项,其中,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连续五届获奖总数位列全国高校前七位、一般高校第一。据麦可思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对高校毕业生的跟踪调研,该校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省高校前列。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大力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同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法国第五大学、日本立命馆大学、加拿大谢尔顿学院、泰国蓝实大学等70余所大学开展教师进修访问、科学研究、学生留学等合作与交流;同汕头大学、北方交通大学等40多所高校共同推进CDIO改革;同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以及开展科研合作;同中国气象局、国家统计局等部委,四川省保密局、四川省经信委等部门,同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华云公司、Wipro等企业,成都、攀枝花等市(州)开展产学研合作。通过这些交流与合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为服务社会搭建了更加良好的平台。 学校将继续秉承“成于大气、信达天下”的大学精神,坚持“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致力于为国家培养具有健康心智体魄、良好人文素质、系统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以科学研究为支撑,以服务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为己任,创新求发展,开放促提升,努力为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做出更大贡献。
http://wenku.baidu.com/view/caa7406b1eb91a37f1115ce9.html四川小211工程排名: 成都理工,西南石油,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还是不错滴
学校不错,学习工作都还是看你自己。。。

你好,我是成都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工程学院2010级的,首先,就学校来说,在全国二本里面,我们还是排的上名的,在川内所有高校里面,我们也能排的上名次,我们学校理工科普遍比经管类稍好点,最好的是大气学院的专业。其次,如果是电子信息工程和软件工程,从历史、成绩、师资等方面,电子高于软件,这个我很客观,毕竟电子是学校三大王牌学院之一,你所说的电子信息工程属于电子工程学院,电子一般都在一本线上招人,而软件除了个别省份,一般都在二本线上招人,不过我想告诉你一点,无论你大学选什么专业,无论你是考虑到兴趣还是就业,你一定要保证你能学的进去这个专业的东西,否则,你的大学可能过的比较不舒服,你可以对比一下自己分数与一本线的差距,然后再比照往年电子招生的分数线与当年一本线的差距,大概就能衡量出自己能不能进电子了,如果还有其他问题,可以追问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源于195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空军司令部在成都建立的气象干部训练大队,1954年改制为中央气象局成都气象干部学校,1956年改建为全日制中等专业学校,更名为中央气象局成都气象学校。1980年9月,学校成为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院校;2000年,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01年2月27日,原直属国家统计局的国家级重点中专——四川统计学校整体并入学校;2003年,学校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5年4月28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是四川省和中国气象局共建、四川省重点发展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是以信息学科和大气学科为重点,以学科交叉为特色,工学、理学、管理学为主要学科门类,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融合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四川信息产业、中国气象事业、国家统计事业、国防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学校创建于1951年,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空军气象干部训练大队,1956年改制为成都气象学校,1978年升格为成都气象学院;2000年由直属中国气象局划转为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01年整体合并原隶属于国家统计局的四川统计学校;200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成为第一所为第二炮兵部队培养国防生的一般普通本科院校;2007年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2010年成为四川省人民政府与中国气象局签约共建高校、国家首批61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院校;2011年成为全国CDIO工程教育模式试点工作组副组长单位和国际CDIO组织正式成员;2013年入选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2015年4月,学校正式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校现有航空港、龙泉、天府三个校区,占地面积2000余亩,固定资产12.6亿元,各类藏书253万余册;学校现有大气科学学院、资源环境学院、电子工程学院、通信工程学院、控制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学院、信息安全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应用数学学院、光电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政治学院、文化艺术学院、统计学院、商学院、物流学院等17个学院,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近20000人,研究生1600余人。学校现有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独立设置的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共覆盖3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已毕业8届硕士研究生。现有53个本科专业,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12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8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学校是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参与学校,有8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参与专业和9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参与专业。学校现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8个(含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哲社重点研究基地1个、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7个。学校现有专任教师约120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约900人,其中博士近300人;高级职称50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68人,有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等50余名。学校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教学团队、6名省级教学名师,聘有100余名院士、专家为学校兼职教授。学校大力实施以人为本、融合开放、服务行业、服务地方的发展战略,科技创新和产学研合作能力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近5年,学校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子项目、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09项,年均科研经费达6529.67万元。学校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5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近5年,教师在核心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469篇,其中,855篇次论文被SCI等重要检索系统收录,百余篇论文在《Journalof Climate》(《气候杂志》)、《OpticsExpress》(《光学快报》)等国内外高影响因子期刊上发表;2010年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二级保密资格。学校借鉴麻省理工学院等美欧大学倡导并实施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和模式,在全校深入推进以专业建设为主线的教育教学一体化改革,成为全国CDIO工程教育模式试点工作组副组长单位和电气组召集单位、四川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院校。学校现有4个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6门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在近两届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0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0项;近五年来,学生在全国重大科技竞赛中获得全国性奖励168项,其中,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连续五届获奖总数位列全国高校前七位、一般高校第一。据麦可思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对高校毕业生的跟踪调研,该校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省高校前列。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大力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同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法国第五大学、日本立命馆大学、加拿大谢尔顿学院、泰国蓝实大学等70余所大学开展教师进修访问、科学研究、学生留学等合作与交流;同汕头大学、北方交通大学等40多所高校共同推进CDIO改革;同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以及开展科研合作;同中国气象局、国家统计局等部委,四川省保密局、四川省经信委等部门,同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华云公司、Wipro等企业,成都、攀枝花等市(州)开展产学研合作。通过这些交流与合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为服务社会搭建了更加良好的平台。 学校将继续秉承“成于大气、信达天下”的大学精神,坚持“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致力于为国家培养具有健康心智体魄、良好人文素质、系统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以科学研究为支撑,以服务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为己任,创新求发展,开放促提升,努力为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做出更大贡献。
http://wenku.baidu.com/view/caa7406b1eb91a37f1115ce9.html四川小211工程排名: 成都理工,西南石油,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还是不错滴
学校不错,学习工作都还是看你自己。。。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源于195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空军司令部在成都建立的气象干部训练大队,1954年改制为中央气象局成都气象干部学校,1956年改建为全日制中等专业学校,更名为中央气象局成都气象学校。1980年9月,学校成为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院校;2000年,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01年2月27日,原直属国家统计局的国家级重点中专——四川统计学校整体并入学校;2003年,学校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5年4月28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是四川省和中国气象局共建、四川省重点发展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是以信息学科和大气学科为重点,以学科交叉为特色,工学、理学、管理学为主要学科门类,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融合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四川信息产业、中国气象事业、国家统计事业、国防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学校创建于1951年,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空军气象干部训练大队,1956年改制为成都气象学校,1978年升格为成都气象学院;2000年由直属中国气象局划转为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01年整体合并原隶属于国家统计局的四川统计学校;200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成为第一所为第二炮兵部队培养国防生的一般普通本科院校;2007年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2010年成为四川省人民政府与中国气象局签约共建高校、国家首批61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院校;2011年成为全国CDIO工程教育模式试点工作组副组长单位和国际CDIO组织正式成员;2013年入选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2015年4月,学校正式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校现有航空港、龙泉、天府三个校区,占地面积2000余亩,固定资产12.6亿元,各类藏书253万余册;学校现有大气科学学院、资源环境学院、电子工程学院、通信工程学院、控制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学院、信息安全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应用数学学院、光电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政治学院、文化艺术学院、统计学院、商学院、物流学院等17个学院,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近20000人,研究生1600余人。学校现有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独立设置的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共覆盖3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已毕业8届硕士研究生。现有53个本科专业,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12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8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学校是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参与学校,有8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参与专业和9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参与专业。学校现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8个(含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哲社重点研究基地1个、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7个。学校现有专任教师约120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约900人,其中博士近300人;高级职称50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68人,有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等50余名。学校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教学团队、6名省级教学名师,聘有100余名院士、专家为学校兼职教授。学校大力实施以人为本、融合开放、服务行业、服务地方的发展战略,科技创新和产学研合作能力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近5年,学校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子项目、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09项,年均科研经费达6529.67万元。学校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5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近5年,教师在核心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469篇,其中,855篇次论文被SCI等重要检索系统收录,百余篇论文在《Journalof Climate》(《气候杂志》)、《OpticsExpress》(《光学快报》)等国内外高影响因子期刊上发表;2010年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二级保密资格。学校借鉴麻省理工学院等美欧大学倡导并实施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和模式,在全校深入推进以专业建设为主线的教育教学一体化改革,成为全国CDIO工程教育模式试点工作组副组长单位和电气组召集单位、四川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院校。学校现有4个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6门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在近两届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0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0项;近五年来,学生在全国重大科技竞赛中获得全国性奖励168项,其中,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连续五届获奖总数位列全国高校前七位、一般高校第一。据麦可思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对高校毕业生的跟踪调研,该校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省高校前列。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大力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同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法国第五大学、日本立命馆大学、加拿大谢尔顿学院、泰国蓝实大学等70余所大学开展教师进修访问、科学研究、学生留学等合作与交流;同汕头大学、北方交通大学等40多所高校共同推进CDIO改革;同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以及开展科研合作;同中国气象局、国家统计局等部委,四川省保密局、四川省经信委等部门,同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华云公司、Wipro等企业,成都、攀枝花等市(州)开展产学研合作。通过这些交流与合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为服务社会搭建了更加良好的平台。 学校将继续秉承“成于大气、信达天下”的大学精神,坚持“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致力于为国家培养具有健康心智体魄、良好人文素质、系统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以科学研究为支撑,以服务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为己任,创新求发展,开放促提升,努力为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做出更大贡献。
http://wenku.baidu.com/view/caa7406b1eb91a37f1115ce9.html四川小211工程排名: 成都理工,西南石油,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还是不错滴
学校不错,学习工作都还是看你自己。。。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